当前位置:酒店空调节能设备社会如何看待暴雨后的城市内涝,城市的排水功能难在哪?
如何看待暴雨后的城市内涝,城市的排水功能难在哪?
2023-07-05

城市的排涝系统,难点在管线设计,建设资金,运维,智能化维护,这四大块。

这个领域难度一直很大,绝对不是挖几条河,埋几条管道,多安装几个水泵就能解决的。

下面我们慢慢聊,也正好聊一下智慧城市的未来。

我们先来说说,中国在城市排水规划,防洪排涝方面的举措。

城市排水防涝是有教训,有政策,有指导,有方案的系统工程1、教训:近15年中国上多个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洪水的问题。

2006年北京

2008年,北京

2011年北京6月23日

2012年7月21日,北京全市平均降雨170毫米,城区215毫米,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房山河北镇,达到460毫米。“7.21”特大暴雨过程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,成灾面积14000平方公里,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,其中房山区80万人。据初步统计,经济损失近百亿元。截至8月7日,北京市境内共发现因暴雨死亡79人。【参考百科:7·21北京特大暴雨】

2021年,7月20日,郑州洪水,降雨量比北京要大好几倍。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,郑州全市普降大暴雨、特大暴雨,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,73站(占比约38%)累积降水量超过500毫米,最大新密白寨875毫米,郑州市的郑州、登封、新密、荥阳、巩义五站日降水量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。

基于这一系类惨痛教训的情况下,2013年国务院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指出:“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,农业、水利、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,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,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。”历史上第一次将城市管网建设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主要方向。

2、有规划,有指导的做城市排水防洪设施建设。

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》(国办发[2013] 23号)。

这个文件要求了什么?

(1)2014年底前,在摸清现状基础上,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。

紧接着这个内容,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大纲》。要求调研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,进行防洪排涝建设规划。

(2)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,完成雨污分流改造。

城市雨污分流的工作,直至2021年,仍然是各个地方重要,并且在着力推进的工作。不少一线城市都已经完全建成,不少二线,三线城市都完成了70%以上。

(3)用10年左右时间,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。

在之后的2014-2021年,各个省市一直都在不断推动城市管线建设。包括2020年,疫情后的新一轮经济刺激,也加快了城市管线建设的速度。

也就是说:在顶层设计上面,我们并没有忽视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,这是一个客观存在,且需要解决的事情。

那么,既然顶层设计都已经,规划了城市排水的防洪规划建设,那为何国内还是有不少城市,一下暴雨就出现城市洪水呢?

中国城市排水工程建设:没有技术路线的问题。中国的城市排水工作,其实不存在技术路线不足的问题。(回头我们细聊,日本,德国等等排水)

1、城市排水设计规划技术路线:

城市排水技术规划

城市排水,核心点在于,先调研和预测城市降水量,根据短期一遇,百年一遇,甚至历史的极值来作为标准进行参考设计。(这世界关系到后面投入资金量,排水系统的用地,工程量等等。)

之后,就是使用GIS,以及各类系统化软件,进行仿真城市降水,径流情况,然后进行管线设计。

这玩意,绝对不是你看起来的,垒一堵墙,或者多加一个泵站的事情。(不要想得太简单,但是也没有那么难,难在执行上面)

2、海绵城市方案和排水系统设计的不同方式

海绵城市

所谓的海绵城市,就是城市能够储存雨水,可以改善城市的地下水,让淡水得到良好的利用。

对于短期1-3年一遇的降雨,多建设一下花园,排水沟就行了。对于预防下降超强暴雨,就需要对低洼的路段,还有一些混凝土,柏油路,城市高楼密集区,进行泵站排水。

对于超大流量的排水,必须要对河流,湖泊,行洪的暗河,超大的隧道进行排水。

那么关于排水管的设计,就根据不同的城市的规划,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。不用过度的解读各个城市的排水管道的粗细,大小,这并不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主要难点。对于中国来说挖隧道,从来不是难事。

巴黎地下城主排水管

日本的江户川地下蓄水池

新加坡的“聪明隧道”

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国外的新颖的设计,可以进行百年一遇的暴雨排涝。

但是这种管廊的设计,并不是城市排涝的核心。(是不是很意外?)

城市排水系统的核心之一:设计规划的标准和建设之间的矛盾城市排水工程是一个公益工程,它不产生任何收益。他是保障百姓生活的重要屏障。所以,这个投入是完全由市政资金全部投资。

因此,在设计排水系统的时候,要以什么标准来设计。是以满足百年一遇的暴雨来设计,还是以满足平均年份降雨量来设计。这都没有错,但是造价绝对大相径庭。

1、满足3-5年平均降雨量的峰值的排水管廊,可能就是预埋一下比较粗的混凝土管道就行了。

雨水管道

2、但是,想要满足百年一遇的洪水,可能就需要盾构机挖一条地下隧道。

小直径的盾构机,挖城市管线的应用很常见,不要以为盾构机只是用来挖地铁隧道灯的。

盾构挖隧道

因此,这两种设计方式,直接决定了整个城市的排水能力,同时决定了工期和造价。

要知道,即使用小直径的盾构机挖掘市政管道,那这个造价,也高达千万元/公里,这可不是开玩笑的。

【日本江户川的修建从1992年一直到2006年,历时14年才建成】

这不是某一个人拍脑袋决定的,这需要看市政钱包里面有多少钱,以及对这个事情的迫切程度。

他不是设计院决定的,也不是某一个领导决定的。

城市排水系统的核心之二:平衡地上城市的发展城市储存水的方式很多。包括建设低下的暗槽,日本的江户川,就是建设的低下的多个大暗槽。

江户川工程:多个竖井

日本江户川工程比较特殊,不要盲目崇拜,就像我上面说的,日本江户川工程也是“首都圈外围放水路”,说白了是给东京城市群放水用的。

日本作为一个多台风,多降雨的国家,这个工程对他来说,属于常备性需求,当然也可以承受百年一遇的极端降水。

但是,这对于我们国内的城市来说,并没有必要。因为这个造价太高了。与其建设这个,都如不直接在城里中,打通一条河流。毕竟东京的城市群已经成熟了。中国的不少城市,并没有东京那么庞大,而是成熟。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地方可以建设和规划。

因此,中国除了北上广有可能需要建设江户川这种排水工程外,其他的城市并没有必要。

但是北上广的特殊在于,上海是海滨城市,并且有多条河流,广州有珠江,唯一一个有可能需要的城市就是北京。但是北京属于北方,降雨显然要少于南方城市。

所以,建设地上河可能就要牺牲不少商业用地,同时需要更多的桥梁,并且会造成一定的城市发展割裂的情况。例如南京这种江南江北的割裂型发展。

另外,通过修建人工湖,公园等等形式来进行存储水。

不少小区,都会修建人工湖,这不单单是具有观赏性,它确实具有存储雨水的作用。

同时,有不少城市,甚至会考虑将部分广场做底,用来必要时候存储雨水,短暂的泄洪。

城市排水系统的核心之三:管理的复杂性埋在地下的管线非常难管理,一方面里程太长。另一方面,很容易被忽视。

大量的管廊可能年久失修,或者是被垃圾堵住了。需要清理,这对于动辄数百公里的管线来说,巡查起来其实是很有难度的,需要大量的人工。

管道损坏

这就说到,如果能够做到智慧管线,比如采用大量的传感器,使用自动化的清扫机器人,甚至对主要管道,使用巡查机器人进行巡查。那么就可以做到及时的维护。但是这需要什么?需要投入钱。

管道信息化监控

中国和国外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差异2013年,在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排水防涝规划》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大纲解读中提到:

美国,欧洲,澳大利亚 ,日本他们有两套系统,即小排水系统(一般用于排出1-10年一遇的暴雨产生的径流)和主排水系统(用于排出50-100年一遇的降雨),而中国仅有小系统(管道系统)管道仅能解决1-3年小重现期的暴雨径流,用于解决大重现期的主排水系统一直没有建立起来。【看清楚,这是2013年调研时候说的情况,今天中国不少城市也建设了两套排水系统】

这也就,又回到我们上面说的内容中:需要城市使用自有资金,投资建设排水管廊。这需要一个时间,毕竟整个过程耗费的金钱非常多。

欧美不少城市的地下排水管廊的建设也不是一两年完成的。

此外,对于极端天气,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暴雨。不管城市排水怎么样的预防,在大自然面前都很脆弱。

2021年,郑州的暴雨,可以说是千年一遇,平均降雨是2012年北京暴雨时期的3倍左右。这放在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抵挡。

但是,我们的一切预防都是为了在大自然面前更有底气,让大家更安全。